如何提后整理熨平机的生产效率?洗涤企业提高熨烫生产等后整理环节的迫切性甚至高于洗涤。如果将熨烫机组添加到熨烫机组中,“理单”至少需要5-6人才能实现连续工作。如果使用一套高效的熨烫生产单元来取代原来的几个低效单元,不仅会使操作人员和工作面积翻倍,而且由于工作集中度较高,而且会间接降低无效能耗。熨烫作业的浪费有两个环节,不容易观察到。一是各种原因造成的工作不连续等待空转,二是送布间距过大,尤其是工作速度高的时候。看来每个人都很忙。其实单位时间产出不高,能耗比也会上升。
因此,对于宁夏烫平机生产管理来说,需要改进的是“强制节拍”要么设备不加热启动,要么必须达到连续大单位时间产出率。当然,这需要整个工厂的均衡生产来配合,比如洗涤和理单环节的连续性保证。“精益生产”我们称之为“一个流”。至于设备环节,应充分考虑国内蒸汽压力普遍较低的工作环境。国外洗衣厂的熨烫区分配到1个.0-1.3Mpa蒸汽压力,国内一般只有0.4-0.6Mpa生产组织将限制供气条件。我曾经看到一家洗衣厂,为了正常工作,配备了几台干燥机进行预干燥处理,实际上有大量的劳动力、能源和效率浪费。
对于已经使用槽烫的客户,如果日常使用槽烫,“打卷”,“搓单”频率较高,好不要采用预干燥过程,但建议在前端增加一级滚筒熨烫和吸风送布机,不仅提高熨烫机的工作速度,而且节省大量的故障停止时间,包括打蜡频率和时间。然而,使用组合熨烫机必须注意识别两种误解,一种是前滚筒应尽可能少,一般足够,后槽可以匹配更多,两者之间的连接距离应尽可能小,避免热损失过大。有的企业前面有2-3个滚筒,后面只有一个槽,采用距离较远的分体式组合。这样,布草就被前滚筒烫干了,后槽烫根本起不到整形的作用,因为布草的佳熨烫湿度在25%-50%左右。二是注意识别使用“前槽+后滚”该设备在国外蒸汽压力条件下能高效运行,但在国内可能会出现问题。